Friday, 28 December 2012

<<按摩女郎>>

早於復活節時,我把三個女兒交給丈夫照顧數天,我和幾位友人前往中山享受我們的girl's trip♥ (做了六年ftm才第一次這樣去旅行呢!)有日我們到了一家按摩店,我們進了一五人房,五位按摩師傅(女郎)走進來了。
不久,我就跟我的按摩師傅談起來。
她是從重慶走到中山打工的(她是說普通話的呢!我只能用有限的普通話跟她溝通),丈夫比她大十多年,他們有兩個孩子,女兒跟影曦差不多大,兒子和靖翹年紀相約。
「我有三個女兒。」
「你不想要多個男孩嗎?會生多個嗎?」(她是從鄉村出來打工,重男輕女的概念根深柢固)
「想。要生的話,不會因為想要個男的,而是想要多一個孩子才生。」(她的表情很驚訝!)
我給她看女兒的照片。
「你先生是哪裡人?」
「英國人。」
「你懂說英語?」
「是呀,在香港,英語是必修的。」
「你怎樣認識他?」
此時,五位按摩女郎同時澄著眼睛望著我,想要聽我說故事。
我跟先生認識,並不浪漫(我猜這要叫她們失望呢!我跟我先生,是在教會認識的),誰知她們非常雀躍,希望我繼續把故事講完。

原來...她們如此雀躍,並不是因為我的故事格外動聽,其實是她們都未試過自由戀愛!!!她們想要聽我從前談戀愛的事:被追求是什麼感覺、被愛是怎樣、分手又是什麼一回事?這些我以為每人人生必經的階段,她們都沒走過!這回就到我聽故事了...

「我跟家人關係不太好,不知什麼叫愛。爸爸常常打媽媽,幾年前媽媽就自殺了,我也沒有流過淚,因為我真的不知什麼叫做愛,所以不太傷心吧?!我唯一的記得跟父母的快樂回憶,就是有一次小時候到鄰村出席婚宴,回家時天已黑,我我們要走進森林的山路回家。我很累,爸媽就輪流背著我,一起邊唱邊走回家。」
聽到了其實心很酸,很難想像父母離逝,淚也不流的境況。
「婚嫁是父母之名、媒勺之言嘛!父母選了現任丈夫給我,他比我大十多年,很大男人,很古板。我只跟他見過一次面就結婚了。」
我估不到到這時代仍有媒人婆、相體等事@.@
「你愛你的丈夫嗎?」我問到。
「怎麼說呢?感情一定有,但你說愛不愛,我就不知道了。」
跟一個自己不愛的結婚,幸福這二字真的較難感受。
「他不喜歡我出來做工,但我希望有自己的自由,所以選擇到中山打工。」
「你念孩子嗎?我想像不到要離開女兒們去做工...」如果要我離開女兒們,我會很難受,但沒有說出口...耐心的等待她的反應。
「想的,但大女兒比較煩,不聽話。兒子就很會逗我笑,我比較喜歡兒子。」
女兒不聽話,或許是想引她注意?我沒有給意見,始終我是外人,而且她跟子女的是搖控關係,要比我這些每天都能見到女兒的全職媽媽複雜得多。我只做聆聽者好了。

媽,自殺死了。
姨,病死了。
外婆,因為坐超載的人力車,車在轉彎時倒翻,意外中死了。
她經歷了多次親人離開,可能如此,感覺麻木了。
命,就是如此兒戲。

臨走時,我多給了小費,希望她買點東西給孩子- 也感激她給我上了一課如此真實的「文化課」。
幸福,不是必然;自由,也不是必然的。珍惜眼前人,常存感恩之心,便得永遠之快樂。感謝你,我的按摩女郎!xxx

背書包

上星期送靖翹返學後,我帶了舒韻到公園玩。有一工人姐姐和祖母帶著一約三歲的男孩上學,距離學校,不到一百米。
「做乜畀佢揹住書包呀?咁重!你驚佢以後無得揹,揹唔夠咩?」
接著,工人姐姐就把書包從少主手上拿回。
男孩子其實沒有抱怨要背著書包,也沒有埋怨書包重。背著自己的書包上學乃學生最基本的責任,他也很樂意去做,理應讚賞!卻就是因為這些愛寵壞孫兒的祖父母們,又要特顯他們是主人的身份,對工人姐姐的態度差,培育了態度囂張的港孩。孩子習慣了在這種環境成長,會對他們有什麼影響?
不負責任
執書包、背書包都是工人姐姐的工作,而且覺得是理所當然的
不尊重別人
對人(工人姐姐)態度惡劣,持著自己是主人就命令式對待他人
不懂感恩
覺得別人為你做事是理所當的,態度傲慢

勇於負責任,才會得到別人信任、欣賞。
禮貌,乃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。
懂感恩,人才會活得快樂。
你想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,就要趁他們小時慢慢塑造他們。
最微不足道的事,也可能影響他們一輩子!

二女兒靖翹會自己背書包,手拉著妹妹舒韻上學去♥

聖誕的期待

有朋友問到:「嘩!好多禮物呀!怕唔怕寵壞佢地呀?」
不怕!
我較熟悉的朋友,都知道我們平日不會買玩具給女兒們,朋友都會配合我們,不會亂買禮物給她們。很多朋友送禮前都會先問我們可以送嗎。專制?才不是呢!只是覺得禮物唾手可得的話,她們不會珍惜。
一年中,有三個日子我們會買禮物 - 我們的結婚紀念日、她們的生日和聖誕。她們就會期待這些日子。平日跟她們外出,她們從不會嚷著要買喜愛的玩具,反而會說:「我會寫信給聖誕老人,告訴他我想要這個!」,或「我希望生日時會收到!」。有了這樣的期待,使她們得到時更興奮、更懂珍惜!
我小時候沒有怎樣期待聖誕,不明白聖誕的特別意義(先不談宗教因素),但因為我先生堅持,要製造magical Christmas 給她們,要她們有個快樂、難忘的童年!這種期待聖誕老人來的興奮喜悅,從三個女兒的笑容與尖叫聲可感受到(絕對是無價!)
期待,也是種幸福的事:-)


Thursday, 13 December 2012

上了yahoo頭版lol - 高分港童 叻得只剩下分數?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有國際機構發表報告指,本港學生閱讀能力冠絕全球,但閱讀興趣及課堂投入幾乎包尾。論學術成績比賽,本港學童向來「叻仔叻女」,但若成長學習中只求分數,即使贏在起跑綫上,長大後能否在漫長人生競賽中有力競爭呢?

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調查全球45個地區,結果發現本港小四學生的閱讀能力高踞第一,但在閱讀興趣、動機、信心及課程投入程度等,卻接近榜尾。報告亦指,本港父母對閱讀的興趣也是全球包尾,只有14%父母明確表示喜愛閱讀。

論讀書成績,本港學童的能力毋庸置疑,09年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(PISA),本港15歲學生的數學及科學能力,在全球65個地區中均排名第三,閱讀能力排第四;在IB課程的成績也十分驕人,去年的滿分狀元比率較全球平均比率高出兩倍;即使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,每年也奪金摘銀而回。

自理能力差 2成不懂綁鞋帶

不過,分數背後,大家有否反思,孩子成長的「成績表」中,並不只是追求學術上的分數。近年「港童」在自理能力方面「成績零蛋」的情況,令人擔心。

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去年訪問1,600名9至11歲小童家長,18%受訪家長指孩子不曉得綁鞋帶、24%指孩子不懂得剪指甲。

孩子只注重學習,生活細節上一竅不通,未必是孩子不願做家務,今年有機構的調查便指,84%家長寧願子女溫書或參加課外活動,也不要孩子學習煮飯,74%更禁止孩子入廚房。

「惟有讀書高」的心態,在中國人心中根深柢固,近日網上流傳一組漫畫,比較中美孩子幼時的活動,這組漫畫中描述,2、3歲的美國孩子在學習執垃圾的時候,中國人孩子已在背詩,3、4歲美國孩子在淋花、餵狗,中國孩子則已在學彈琴、跳芭蕾舞(見表),會讓幼兒班子女學西班牙文、「A for astronaut」的香港父母,對此也會否有共鳴?

近日fb上廣傳一篇關於「不上playground」的文章,這是一名英國回流的港人家長Yennie的分享,她表示,街上有人會問她,其兩歲女兒上學了沒有,她表示會待女兒三歲才上學,但對方卻說「這不行,她要上學,學多點」,但Yennie指,女兒不用上playgroup,因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價值觀比2歲便懂唸乘數表更重要。

她要求孩子自行更衣、刷牙、穿襪穿鞋,兩歲孩子吃完飯已懂得收拾碗筷,3個孩子會互相幫忙(校服拉鏈在後面,會互相幫手拉上),作為母親,她將子女的學習融入孩子的生活當中,故不相信沒有上playgroup的孩子會比其他人遜色。

孩子的學術能力固然重要,但若過分追求分數,而忽略了培養孩子其他形式的學習,例如自理能力、人際關係、尋求知識的好奇等,結果可能只是製造了一批又一批溫室長大的「草莓族」,沒有充分裝備離開溫室,長大後一遇到壓力便會碎掉。

化身「草莓族」 遇壓力即碎

草莓族問題在台灣早已響起警號,早前一項比較4歲以後的美國和台灣兒童的能力評估,結果發現在獨立進食、扣鈕、綁鞋帶、過馬路等方面,台灣兒童均落後於美國同齡兒童,只有移動能力方面佔優。

在漫長人生中,草莓族可能贏了起步,但長大後始終要離開溫室,投身社會,若如草莓般一捏就碎,之後在職場上可否繼續保持「好成績」,在人生漫漫長路上有否競爭力,為自己未來打拼?

「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」,催谷孩子努力學習無可厚非,但現今社會,無論見工、升職抑或創建自己人生,學歷已不代表一切,更着重的是獨立思考及抗逆力。除了分數,我們的下一代還剩下甚麼,值得本港父母反思。


「我自己會教,我教得好好!」

今天在街上有人指著舒韻問我:「她幾歲了?」
「兩歲多了。」我答到。
「她上學了沒有?」
「還未,要到三歲才上幼稚園。」
「這不行,她要上學,學多點!」
我開始不耐煩,畢竟這是我的女兒,她是否適齡上學,我要比任何人都清楚。
「我自己教就可以了。」
「不上那些playgroup,總是會比別人差一點,不太好!」
我,大概有點自大,說:「我自己會教,我教得好好!」
她笑了笑,轉身走了。她笑,可能以笑遮羞,也可能笑我的無知。
從哪時開始,孩子的上學年齡越推越前?現在三歲的孩子上學被評為遲?
我不相信沒有上playgroup 、沒有上N班的三個女兒們比別的孩子遜色。
或許,我跟他人追求的有所不同 - 學業上的,我不太在乎。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之價值觀與自理能力。
我的三個孩子早上會自己換衣服、把睡衣放進洗衣籃、會自己弄早餐、自己吃飯、會自己刷牙洗臉、會自己穿襪子鞋子、會收拾玩具、會自己做功課、會清理枱面抺枱開飯、吃完會收拾碗筷入廚房(連兩歲的舒韻都懂)!若她們有事做不到,會互相幫忙(如校服的拉鏈在後面,就會互相幫大家上拉鏈)此外,掠衫摺衫掃地等家務,她們都老早懂了。
跟她們外出時,我總會被照顧 - 拿著購物袋會有人問「媽媽,我可以幫你拿著嗎?」;要坐升降機時總會有人幫我按好制(有時舒韻想按但不夠高,姐姐們就會抱起她讓她按);有門或閘時總有人「開定門等我」。
要給孩子多點與別的小孩相處,我就會帶她們到公園、室內遊戲室練練大肌肉,又不時約其他小朋友玩。都是免費的。
要教孩子學術上的我都會 ,不會的話就到網上找找找,找出方法,和孩子一同學習。比如我在大女兒小時候就跟她一起學bb手語,大了點學phonics。我先生雖時英國人,但他也不得不承認,女兒懂英文拼音,是我教出來的。(現在大女兒快將七歲,我猜她的英文閱讀能力已達十一、二歲。)我又會把數學融入生活中,希望把她們的數學底子打好(她們不懂唸乘數表,我只想她們按步就班,先打好基礎理論才進一步學習)
孩子們會常跟我做手工、畫畫、做蛋糕、做飯...試問香港哪裡有一個playgroup會比我的全面?
其實可以跟孩子相處是種恩賜,實在要珍惜 ♥ 兩歲的孩子還小,何不好好享受對方的陪伴?

*早幾天在Facebook 打了這個status, 竟被瘋轉!
兩日間已有萬八個讚好、訂閱我Facebook 公開狀況的由三百跳升至二千五百人!好誇張呢!